從意識到信仰的過程

Posted on Nov 8, 2022

意識起源

這個故事會從意識的方式來往下說,我們存在的方式不是以人類的形式存在而是意識。

意識主要概念那就是一定能夠分離出外在和內在的區別。所以世界上發生的事都可以用成下面的描述方法…

  1. “外在” 發生了某些刺激
  2. “內在” 開始思考這件事情的意義
  3. 做出決定並且改變 “外在”

這很直觀,但是你會發現上面的過程是沒有"我"的存在,我其實是一個浮動變形的概念,藏在"外在"與"內在"的夾層之間。

假設我今天把所有感官感受到的東西都當成 內在,那樣我 “感受到這件事”“對這件事情的思考”“所採取的行動” 是同樣層級的,他們都像是我腦中的想法一樣,我們就像是神,所有的思考一瞬間就塑造了宇宙中的一切。

另一個觀點則是我把所有東西都當成外在,“感受到這件事”“對這件事情的思考”“所採取的行動” 甚至是 “記憶” 這些東西都是外在世界的,我其實有沒有決定任何事物的能力,我們就是純粹受到物理法則控制的物質。

這兩個故事說明了我們平時所謂的"人",就是介於這兩個極端之間,但只要設法改變意識狀態,就能夠變成任何想到的東西。

信仰

從精神層面了解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說物質世界也很重要啊,我的解釋是這其實是一種精神幻覺,你要覺得物質世界重要,前提是你要有相對應的精神功能去解釋物質世界發生的事

這讓我們發現意識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 信仰

我們框架一個故事是你覺得女友變了所以想和她分手,但是有天上帝跟說就算你現在跟她分手,十年之後其實不管怎麼樣你們都還是會復合然後結婚,幸福快樂一輩子。

當你知道這件事情,並且當成真理的話,你就會試圖嘗試包容、理解,而不是放棄討論、提分手,因為理性上來說既然早就知道最後結果,那幹嘛讓自己沒事找事痛苦?

發現神奇的地方了吧!有什麼樣信仰的人就會去完成什麼樣的事情,感情觀不合、吵架…etc 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你已經失去你對這個人的信仰了

信仰又是個很複雜的東西,信仰本身是被外在(環境)內在(思維)自動構成的,對於看的到的事物我們可以容易相信,但是心靈上的相信看不到也摸不著,甚至無法感知到(或者說忽明忽滅),所以人生在世難免會有隨波逐流的感覺。

說到底,不管你現在人生在什麼階段,做什麼工作、讀什麼書、和誰是伴侶、和誰是朋友、有什麼樣的興趣、討厭什麼…這些都是次要,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去發展自己的信仰,也就是 “你自己真心相信的事情和概念”,而且你願意為這件事情付諸行動

註: 原本上面的舉例我想用完成夢想之類的例子,但是我想共鳴度在這個年齡層應該偏低,所以我改寫一下故事。

天職

如果到這裡我能說服你其實一切都是信仰的話,那我想你應該已經開始尋找自己的來到這個世界的天職了。

當想做一件事情時嘗試問自己,我做這件事情的信仰是什麼?當你不想做一件事情,嘗試問自己我的信仰是什麼?

信仰本身如同影子一般,跟著你的行為、思想、決定,最終還有你的現實世界陪你走過任何時光。

我們出生到世界上時像是一張白版,但是後來我們開始想變成某種東西。這個過程就是不斷的自我催眠和自我實現,然後最好不要意識到 這兩件事情其實是一個更大的自我催眠!

但是現在我想我們都踏上第一步了,或許我們早就踏上第一步了,今天這篇文章的工作只是把那片霧給吹開讓你看到你踩的東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