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專輯製作紀錄

Posted on Oct 25, 2022

想法

這張 EP 在想法上我覺得對我來說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某種程度上我是先構思好大方向才開始動手做,我希望不是為了做音樂本身,而是做音樂只是為了表達想法的工具,下面就先來解釋一下這些想法。

體驗過程

從聽眾的角度來看,音樂好聽就是好聽,他們才不會想那麼多,但是從製作的角度來看卻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像是我今天已經完成了一首歌,我如果用spotify播放、用黑膠播放、用卡帶播放,其實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就算音樂本身是一樣的!)

像是如果用串流,可能是在通勤或是做事的時候會被聽到。如果用黑膠的話,則是有點像是珍藏和品味的感覺,可能會邊喝杯咖啡專心聽。用卡帶可能是洗完澡躺在滑手機的時候想讓一點聲音塞滿空間。音樂本身其實是很直觀的體驗,所以任何心理狀態或是環境都會改變聽眾的感受

也就是說在開始製作這張專輯的每一首歌的時候我都已經預想了聽眾情境上的體驗。

音樂不是重點,音樂要傳達的體驗才是重點

工具

還有為什麼這張專輯是"三首歌",這是源自我另外一個想法,工具很重要!這個時候不免俗的賣弄一下書袋…xD

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這句話是由加拿大學者馬素·麥克魯漢,意思就是說我們接收到的訊息,本身會被傳播方式所影響。舉個例子來說,當你看到一篇差不多的內容的新聞,在ptt上看到、在Dcard上看到、在真的報紙上看到、在總統府網站看到,明顯乘載的意義完全不同。

這個觀點放在音樂上就是用數位製作的方式(電腦音樂工作站)、用類比的方式(真實演出並且錄音)、用半類比半數位(比如說取樣機),雖然聽眾不一定能夠知道這些名詞,但是聽感是絕對分的出來的,所以我三首歌的製作方式分別就是類比(用自己家的鋼琴錄音)、數位(用電腦製作)、半類比半數位(用sp404-mkII 製作)

迷幻

迷幻也是這張專輯的一個重點,並不是說叫你邊嗑藥邊聽==。而是我希望重新定義音樂和不是音樂,讀者可以先想一下一個問題,當你像是一個嬰兒一樣認知和記憶都是空白的狀態下來到這個世界,你是怎麼區別聽到的東西是"聲音"還是"音樂",仔細想想其實這些東西並沒有那麼的絕對吧?

這就衍伸了另一個務實上的想法,我想要讓我的音樂帶著什麼樣的質感(精緻?夢幻?復古?粗糙?漂浮?)。也就是我已經先預設好了音樂的形式,再想辦法轉換成其他的感受,就是要踩在到底算是聲音還是音樂的邊界上。

介紹單曲(進入正題拉!)

language game

這首是用類比的方式製作的,我用我家彈20年的鋼琴錄音的 (如果好奇是什麼麥克風是 shure-SM57)。我完全沒有寫譜,就是一直開著錄音隨便即興,然後再選自己喜歡的片段剪一剪做成。 make-of-ep-2022_1 make-of-ep-2022_0

不過到這裡還是單純的超爛宅錄,我想要把那種20年家用老鋼琴的感覺(有點走音、有點潮濕)那種感覺表達極致一點,所以就用 RC-20 這類的效果器讓整體聲音的質感變得很復古,出來的效果真的還不錯 >///<

tabular rasa

這首可以說是"成本"最高的一首,我一直很著迷 J.Dilla 這種把黑膠取樣下來然後用取樣機手打 beats 的風格,看一下YT的影片就會被燒到,邊做音樂邊喝杯飲料(而且不太需要受過音樂教育),真的是蠻Chill的。所以我就花了$17000買了SP404-MKII來做這首歌。(我在這篇部落格後面會寫詳細的SP404-MKII攻略,有興趣的可以參考XD)。

這種手打類的 beats 重點是要聽起來搖頭晃腦的感覺,不能夠弄的太機械,所以一樣就是用手打的方式一直錄音,直到你覺得ok了,然後再錄成Loop。不會SP404-MKII後來有出 Swing 的功能,可以自動模擬MPC-3000的律動運算,我就採取先用手打抓我想要的感覺,再用Sequencer重新錄音,基本上只要你的4個8拍完全聽不膩的話,這首歌基本上已經成功一半了,哈哈哈哈哈哈

中間的Voice我要特別提一下怎麼弄的,原本的取樣機通常都是錄音黑膠(雖然說我也有黑膠設備),但是SP404-MKII有跟上時代,可以直接錄音手機或是ipad(幹,真的很屌)。所以我就錄一段我很喜歡的數學頻道3blue1brown的影片,然後開破音弄的像是收音機聽到的聲音當作是點綴。

phliosophical zombie

這首歌可以說是概念前所未有(是真的),但是製作方式簡單的可以,我全都是用YT的聲音錄音做的。我想呈現的是ASMR感覺的聽覺刺激,我用的sample是韓國最色阿姨pyoapple的ASMR(聽起來真的超色,像是親了五分鐘的聲音),然後還有我剪dub techno的片段當作背景聲音不斷改變位置。

呈現出來的效果意外的好,如果你是用耳機聽,真的超像邊打砲邊放背景音樂的聽到的腦中聲音…..XD。我其實沒有想到效果是這樣,好像完美了詮釋音樂也是一種聲音、聲音也是一種音樂的哲學。

美術

這三首單曲的美術都是我自己做的~我用的是Lomo LC-Wide相機拍的底片,然後用Procreate去做液化,基本上就和貼郵票看到的差不了多少(嗯??)。這些美術圖我都希望可以看出來是什麼,但也看不出來是什麼,像是可以看出應該是樹葉、眼鏡、耳朵還有人臉,但是已經和原來照片的感覺完全不同了,應該也算是一種迷幻的概念,顏色、線條、幾何這些東西的組合到底要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會認為那個東西是某樣東西?真的是耐人尋味呢!(或許人生也是如此呢)

至於 spotify 上面的動態背景,是我用老i8拍的,錄完之後用vsco這套數位濾鏡軟體後製,這個部分我蠻隨性的,就用做這些音樂的一些延伸主題或是過程紀錄當作主題。

彩蛋

其實我有埋一些彩蛋喔!這些歌名其實都是哲學名詞,就簡單講個故事帶一下這些概念。

language game

語言遊戲是維根斯坦的一個哲學概念,他認為我的的生活就是由語言遊戲構成,生活的形式本身就能夠代表哲學本身,而語言只是一種遊戲形式。舉個例子來說,有兩組家庭,他們都說自己很愛自己的小孩,其中第一組採取關心入微的教養方針了,另外一組則是放任的自由方針。

雖然他們都用"愛"這個語言來表示他們的行為,但是兩者根本就是在說不同事,但是對他們各自來說"愛"確實指他們在實行的行為。所以其實我們不需要哲學,因為所有的哲學都已經明明白白的展現在眼前,我們需要是正確的使用語言。

tabular rasa

這個詞是拉丁文白板的意思,這種想法的核心認為人出生在世界上就像是一個白板,認知都是藉由經驗和感官累積起來的。這個說法聽起來很合理,但是有些點會讓人懷疑,比如說,某些領域的優越性或是性傾向是先天決定的,有趣的點就在這裡。

試想一個程式能力很強的天才好了,如果他長大的環境是沒有電腦的,那樣他還會是一個程式高手嗎?或是一個同性戀(或異性戀),生長的環境都是異性(或同性),那樣這樣的性傾向還會是如此嗎?答案應該很明顯。

確實,天生的身體會對某種環境或刺激擁有比較好的親和性,但是這些特徵要能夠被觸發需要真正的實際環境構造經驗,也要能夠被意識捕捉到才能夠產生對人類個體有意義的結果。

phliosophical zombie

這算是我最喜歡的概念,沒有之一,同樣也是維根斯坦提出的想法,以下用一個故事來說明。

假設有一個房間中有個不懂中文的外國人,而我在房間外面想知道裡面的人會不會中文,所以我寫了一張字條從門縫遞進去。

外國人當然看不懂我在寫什麼東西,但是他身旁正好有本字典和對話守則,所以他就翻了翻這些工具書然後寫一張回應給我,他當然不懂他到底回了什麼,但是我在房間外面看到他傳出來的紙條,我會覺得他一定會說中文。

這個故事其實意義很深遠,因為我們的思維就像是在被關在房間裡面的外國人,別人跟我們相處的感官刺激就像是從門縫不斷遞紙條進來。

所以從外在看來,其實永遠無法知道這個人到底是"真的懂愛"還是"看起來懂愛",當然愛可以換成任何詞語或是概念。所以我個人是不相信有可觀測的"哲學概念"的存在,我們只能從外顯行為去理解世界,我們也只能從外顯行為去和這個世界互動。

取樣和取樣機的藝術(推坑 SP404-MKII!)

專輯介紹完了,就來聊聊我花重本的SP404-MKII吧xD。

採樣(Sample)

如果會看到這段,我對讀者的預設是多多少少知道取樣的概念,一句話來說就是擷取部分的音樂片段加以創作。實際例子我認為最經典的就是伍佰的白鴿 & 蛋堡的史詩。

Sample This 這個節目也充分說明了這個概念(節目做的很棒),不熟悉採樣概念的讀者看個兩集應該就能抓到概念了。

採樣器(Sampler)

熟悉採樣的概念之後,採樣器本身就是這個概念的實作,如果你去 Google “採樣機 歷史” 之類的應該可以找到一卡車相關的資訊,像是工程師兼音樂家發明的…,照片中的機器跟人一樣大台(畢竟是 1950s 的東西)。 make-of-ep-2022_2 大概像是這樣….XD,如果點進去聽音樂應該是非常難聽(現代人難以接受),畢竟當概念出來的時候,本身還是非常的實驗性質。

如果說真的席捲全球,應該是 AKAI 這家廠商推出的 MPC 系列,下面這張圖就熟悉了許多吧!你可能會在許多音樂製作人訪談影片的一角看到它的影子。 make-of-ep-2022_3

就設計的造型語言本身可以看得出有一定的年代感 (差不多就是電腦螢幕還有大屁股的年代吧!) 不過本身已經可以讓音樂製作人獨立用這台機器製作出一首完整的音樂。

許許多多的製作人都對這個系列的機器愛不釋手像是 Kanye …etc (我懶得找,想搜應該是搜不完 XD)。 make-of-ep-2022_4

說到最重要的 MPC 製作人 J Dilla (沒有之一,這是大家公認將 MPC 運用的爐火純青的製作人),下面是他的作品這種慵懶細緻的風格啟發了無數的音樂家,像是大家讀書時會去點來聽的讀書吉卜力女孩 Lo-fi 頻道或是 vaporwave 多多少少都能看到 J Dilla 的影子(甚至可以說影響深遠)。

像是 Vox 和 Cookin Soul 都有製作和 J Dilla 相關的內容,含金量都非常高,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我們把話題拉回來一下,雖然說 MPC 3000(和他們的近親)對音樂文化影響深遠,但是數位的時代還是來臨了,數位音樂工作站的問世和盛行,讓音樂製作人可以用很低的成本(一台筆電)製作出品質很高的音樂。

連帶的 AKAI 也把產品導向成控制器,控制器和 MPC 3000 的差異是 MPC 3000 有自己的硬體運算單元,不需要電腦來運算聲音;相對的控制器則是需要靠電腦軟體來處理音樂

(控制器就只是長的像 MPC 3000 的滑鼠,如下圖,我自己就擁有過這台,後來賣了)。 make-of-ep-2022_5

雖然說理論上你可以做到和 MPC 3000 一樣的事情,但是改成軟體之後大家思考的方式也跟著改變,從原先對律動和採樣的雕琢,轉換成要更多的 Layer 更細緻的 Mixing 或是非常有巧思的 Automation,這些都是原來單晶片系統做不到的事情。

到最後 AKAI 竟然還出到上面有觸控螢幕 ==,如果你是跟著這整個工具文化一起演進的人應該會覺得很三小 XDDD。 make-of-ep-2022_6

我想除了我以外應該也有一群玩家對那種經典的 MPC 3000 創作模式著迷,所以近年來 Roland 也開始進行自己的文藝復興,也就是我要開箱的 SP-404 MKII!

你可以說 SP-404 MKII 就是要復興那種復古 Beat making 的風格,下面就繼續來看看開箱環節!!

make-of-ep-2022_7 make-of-ep-2022_8

SP-404 MKII 開箱環節

首先這台機器不會很難訂,基本上台灣的代理都有進貨,但是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因為不是很熱門,所以可能已經賣光了,我原來訂了一家半個月都沒消息,我打電話過去問才跟我說賣完。我無情轉手換廠商,三天就到貨了,想要入手的各位,請自己打電話過去確認 XDDDD,媽的真的很搞。

到貨了~~ make-of-ep-2022_9 箱子本身算是精緻,大小也是一隻手臂可以夾在起來的。

make-of-ep-2022_10 實際機器比我想像的還要大一點,手感非常好(有點噴砂霧面,許多玩家會把殼子插下來塗鴉或是貼貼紙彰顯個人風格)

make-of-ep-2022_11

這台機器本身吃的是 SD card 我去 Nova 買的記憶卡,要特別注意不要買超過 32G 的,我爬官方的文章說硬體是不支援超過 32G 的卡。 make-of-ep-2022_12

近距離特寫一下,視覺上真的是設計的非常美 >///<。 make-of-ep-2022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