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作為藝術的一種介面>

Posted on Jan 8, 2023

今天這篇部落格我會用一些簡單的例子 (可以說是我自己的作品 XD) 介紹我心中 “藝術” 的概念。

藝術本身靈感來自現實,但卻不是表達現實,藝術在現實之上建構出另一種現實

在這裡先說明一下,我這邊用我的作品來說明,不是說我的東西很屌,只是比較方便說明,也比較恰當 (相對於評論別人的作品)

以下的作品主題都不同,但是都圍繞著 語言遊戲 這個概念 (哲學家維根斯坦提出的概念,有興趣的可以去研究這個主題,但不懂不影響本文理解)

當藝術家要捕捉自己心中那種 “只有自己體會的到的美感”,一定要使用到語言,這裡的語言不一定是指文字,音樂、媒體、行為…etc,只要是有 共識性 的媒介都可以算成是語言。

只要藝術家 想辦法找到一種巧妙的方式來打破這種共識性,創造出意識上的衝突感,人就會產生某種內在的精神感觸,我們直接進例子。

故事開始

這個例子就是取用 毒蟲健康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來做對比,我讓說這句話的主角把整個現實反過來解釋,你就會知道他這個人已經沒救了。所以其實 重點根本不是在表達嗑藥這件事情的對錯,而是藉由解釋對錯來表達這個人沒救了

這個例子則是單純解釋藝術家的意義,但是用一個精妙的方式。

如果說你聽到你的朋友說他的職業是藝術家,第一個反應該是,哇靠不會餓死吧?(這裡沒有貶義,只是剛好我們活在資本主義的世界,如果活在文藝復興時期,工作的人才是沒有認真活著的人)。

但是我刻意不選擇用第一人稱說這句話,因為如果我還這麼想,就代表著我只是在表達我的浪漫情懷,當這句話從一個很討厭上班、覺得自己只是一個社會的齒輪說出來的話,更具有一種 憂鬱的美感

這個例子則是取自大家生活中常見的共同經驗,但是巧妙的地方在於,我們往往只期望聽到好消息,幾乎變成了一個反射動作。

畢竟對方過得多舒適、多悲慘,是絕對不可能從外在感受出來的,就算她表達的方式多真誠,我們體會的程度也有限。

所以只看前面,可能會覺得這個人有在為朋友的內心世界著想。

但是結尾的反轉卻是表達了自己的機械化無動於衷無奈,又是一個用兩種概念的衝突,表現超出這兩種意識的第三種觀點。

這個例子可能哲學性多了一點,當我們想要跟別人分享事情 (不管好壞或是失戀或是中樂透),我們只能透過大家都懂的媒介 (例如:語言),但這就失去了原有你內心體驗的感受。

舉例來說,假設你聽到朋友失戀,如果說愛情意味著無私的永恆尊重、關懷、承諾、共鳴,我想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人有擁有過這種體驗。

那有趣的部分來了,那你真的能夠說失戀嗎?那樣失去的到底是什麼?我想這個答案只有上帝知道。

你可以舉出所有語言例子,最終發現這些我們講的東西,都只存在在 語言的世界,他們如此的虛幻又貼近真實,這種永恆的孤獨感是每個人都要了解的問題 (so far 走遠了,這一題是比較難懂的,喝口飲料放鬆一下 Chill)

我想前面的部分有看過脫口秀(單口喜劇)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聽過這句話,但是我又再包裝了一次。

你會發現 寫這句話的主角他現在還沒有笑出來,也就是他還在執著那個過去的傷痛,但是最後一句話不是表示他已經把這件悲傷的事情寫成了一個自我解釋的段子了嗎?

(笑!又是一個概念衝突的表達例子)

這個例子也是玩文字的遊戲,虔誠大家想到的應該是對完美的善還有愛的信仰,但是後面卻是表達著厭世的氛圍

我寫的時候還注意一個特別的小細節,我可以寫 “世界讓我失望” 或是 “我讓世界失望”,其實語意都差不多,但是妙的地方就在這裡,前者好像是世界虧欠我,後者則是我沒有盡到自己的努力活著的責任,顯然,我覺得後者對於整體的美學更有效果。

最後著個則是一個總節,我前面寫了那麼多,我嘗試捕捉出我內心完全虛構的人設的語境,但是我真的有辦法傳達去給看的你們嗎?

我還真的不知道,但是神奇的地方是,你們看到這些一定會有你們自己的感觸,這個過程本身不就是藝術的真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