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勢溝通> 閱讀筆記

Posted on Dec 12, 2022

Index

對話的語意解釋 (Ch. 1)

  • 溝通:願意花時間去理解對方的想法,傳達讓對方感受到 “我想理解他的心意”
  • 表達:為了讓我們想說的話被理解
  • 說服:希望對方照著我的意願行動
  • 談判:找出雙方願意妥協的過程
  • 辯論:重點不是辯倒對方,而是讓在場的人認為你有道理

作者提到最有趣的就是常常大家說的 “溝通”,往往都不是上面定義的溝通。

我們常聽到的溝通都隱含這種行為模式:我們來溝通一下啊 -> 反正不管你說什麼,我都準備好反駁你了

問題練習:

  • 最常遇到的對話問題是什麼?

感受不是外在刺激,而是內在信念 (ch. 3) //幹這句話超屌,和一堆宗教講的概念一樣

說話代表信念,信念決定我們如何看到生活,小到每一件事情。真正決定溝通結果的是我們內心的信念,而不是話術。

我可以/我不行/我試試看(這點我應該可以用來設計人工智慧模型)

不帶惡意的解讀 (Ch. 4)

不帶惡意的解讀,把自己當成向自己提問的那個人。

在對話時,只需要注意自己有沒有傳遞正確就好,這是我能控制的,也是我的責任(Ch. 5)

注意直覺式的反應

  • 定錨式:把單一的經驗過於誇大化,認為這就是全部。
  • 群體式:已知某事件屬於某類別,就統一把所有群體特徵都套在個體上。

理解個人課題 (Ch.7)

注意以下的意圖,這都超出了自己可以掌控的領域,不是個人的課題,這個觀點是阿德勒的經典理論。

  • 控制:政治權利有上對下
  • 討好:政治權利有下對上,注意 討好人和好人有差別
  • 包著討好的控制:我們對事物都是會有預期心理的,但是沒有預期心理不意味著對方想要糟蹋我們的好意。

控制型問題

  • 貶損 => 說出事實,而非貶損
  • 輸贏對錯 => 理解對方捍衛輸贏的心理
  • 強制 => 說出自己的希望,而非對方應該怎麼樣
  • 核心意義:避免價值判斷

被控制方

回應他們的期待,不要接受他們的情緒。有些場合可以默默淡出,有些場合可以逃離,但是有些則不行,像是家庭或是職場,這種就要設定一個新的溝通目標。

討好型問題

  • 壓抑不表態
  • 過度禮貌
  • 都是我的錯

被討好方

給足對方安全感。真正的體貼是看懂對方的需求,還有看懂和對方的關係如何。

討好型控制

沒有人喜歡自己的表達被說是勒索,接受或是離開。

情緒 (Ch.14)

  • 快樂:快樂是分享的能量需要對方的認同 => Ping-Pong
  • 憤怒:憤怒是一種能量,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自己,或是作為和預期落差之中的空缺 => 憤怒需要注意對方的期待,而不是對方為什麼生氣,需要當下立即補償
  • 恐懼/焦慮:行動化解焦慮,反正結果總會來臨 => 焦慮的人不需要建議,而是需要陪對方釐清細節
  • 悲傷:比起憤怒的失落感,悲傷是一種對結果的無能為力 => Buffer 需要重複緩衝,讓對方把事情慢慢說出來